時代催生行業,行業服務時代。
2009年,伴隨著產權與要素市場的蓬勃發展,在廣西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空,冉冉升起一顆新星——廣西北部灣產權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經過改組,華麗轉身為北部灣產權交易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并一路攜手國資國企改革,乘風破浪奮力前行。
十五載風雨歷程,北部灣產權交易所集團已然成長為廣西產權交易市場的巨擘,交易牌照之全、交易規模之大、業務覆蓋之廣、影響力之強,皆昭示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交易規模常年居全國同行前列,逐步構建出服務地方實體經濟與中國—東盟要素交易的全要素、全流程、全價值鏈生態圈。
截至目前,北部灣產權交易所集團的交易總額已突破4500億元,參控股及管理企業達14家。15年間,北部灣產權交易所集團資產總額增長15倍、利潤總額增長12倍、營業收入增長20倍,促進地方經濟增長額超1萬億元,服務企業和投資人20多萬戶,境內外合作機構近3000家,專家庫人數超8000人……
大膽的創新、精誠的服務與卓越的成就,使北部灣產權交易所集團成為推動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獲得全國產權交易機構綜合評價二十強、全國產權交易行業AAA級信用資質(最高信用等級)等諸多榮譽。北部灣產權交易所集團還制定了《國有產權交易服務規范》《農村產權交易服務規范》廣西地方標準,為廣西產權交易市場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制度支撐,推動廣西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一、服務國資國企改革 激發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
北部灣交易市場大數據截圖
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一直以服務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為己任,助力國有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時堅守合規底線,促進國有資產有序流轉實現保值增值。目前,產權市場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的優勢已經顯現,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已逐步建成全要素、全資源、綜合性的非標市場平臺,涵蓋了產(股)權轉讓、土地及在建工程轉讓、資產招租、增資擴股、合作方遴選等29個綜合權益交易業務品種,15年來累計服務國有產權成交超5600宗,成交金額超1500億元。
——助推國企混改激發市場活力。通過發起設立國企混改項目信息發布合作機制、承辦廣西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交流促進會、組織開展國企混改與進場交易法律專題培訓等形式,為國企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截至2024年10月末,已成功撮合混改項目240宗,涉及掛牌金額約153億元,成交金額約160億元。其中,百礦集團混改作為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雙百行動”計劃的重點工程成功實現;柳工集團混改項目合計募資34.15億元,構建了“中央和地方國企優勢+市場化機制+戰略伙伴協同”的廣西國企改革發展新模式。
——助力國企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通過平臺大數據智慧推廣、聯合行業協會舉辦投資沙龍等多樣化手段,積極探索國企資產盤活新路徑。欽州北港物流有限公司99%股權轉讓項目不僅超額回收前期建設投資1.7億元,拉動新增投資13億元,并且通過后續風險處置方案確保項目順利落地,成為廣西唯一入選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典型案例。
——助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通過聯通全國產權大市場投資信息網絡,精準投放信息,促進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類企業產業升級,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截至2024年10月末,已協助企業完成增資擴股項目近20項,引入投資超60億元。
——巧用合作方遴選推動國企投資并購。簡化業務服務流程、創新業務服務內容,根據客戶需求推出合作方遴選服務,有效解決遴選委托單位的項目難點,為各類國資國企投資行為資金規范流轉提供交易場所,實現產業鏈風險聯防。截至2024年10月末,已完成合作方遴選項目38個,投資金額約22億元。
——拓寬業務賽道創新服務模式。作為廣西金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業務承辦機構,以及國務院國資委批準的廣西唯一從事中央企業實物資產轉讓業務機構,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已研發出多種符合金融機構需求的服務品種,并與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共建“咨詢+交易+金融+法律”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成功化解金融風險超千億元。截至2024年10月末,該服務平臺交易額超500億元。
——守正創新不斷實現零的突破。落地廣西首個金融機構增資擴股項目,成功為北部灣銀行增發股份20億股,募集資金總額53億元;與金融保險等機構合作推出“資產履約貸”產品,為交易平臺上的國有資產——住宅類標的提供按揭貸款服務,有效解決成交后短期資金籌集難的問題,促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高效流轉。
二、發力新興要素市場 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繭絲交易指數中心、廣西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交易價格指數截圖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在全國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大潮中,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以創新平臺建設為抓手,全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知識技術產權市場化配置方面:推進廣西華南技術交易所與廣西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整合成為廣西乃至華南地區唯一的技術與知識產權交易雙資質交易場所,創新搭建中國—東盟知識產權運營平臺,聚集各類資源信息超過50萬條,掛牌交易專利、商標等3.5萬項,實現知識產權交易1592項、交易金額超9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95項、融資金額37億元,技術合同登記3232項、技術交易額30.13億元;創新搭建廣西專利開放許可信息發布平臺,累計向高校院所征集開放許可專利300余件,向中小微企業征集專利技術需求并推介專利1000余次,促成專利實施開放許可60余件;為全區20多家高校院所近1000項專利技術提供掛牌展示、價值評估、信息披露、對接撮合、備案公示等服務,促進專利轉讓、許可750余項,惠及企業400多家;聯合開發“科技成果+認股權”服務產品,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服務,征集全區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需求254項,并協助廣西融資擔保集團辦理質押合同登記16項,質押登記金額約3500萬元。
——綠色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方面:與自治區海洋局、水利廳、林業局等搭建綠色交易服務平臺,掛牌成交廣西首宗藍碳交易項目——廣西中馬欽州產業園區500噸碳匯量轉讓項目,標志著廣西落實國家藍碳先行先試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掛牌成交的桂林市靈川縣蘆田小流域水土保持碳匯交易試點項目,交易水土保持碳匯共2.24萬噸,總成交金額112萬元,實現珠江流域首單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突破;成功掛牌交易北流市3座水庫的30年用水權轉讓項目,標志著廣西在水資源市場化配置方面取得新進展;成功掛牌交易廣西首宗“國家儲備林林票”交易項目,標志著廣西“國家儲備林林票”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邁上新臺階。截至2024年7月,廣西累計實現林票合作經營林地面積4.98萬畝,印發林票總額5568.17萬元,撬動2.39億元社會資本助力鄉村振興。
——數據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方面:與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信息中心合作開展國企數據資產價值化和產業數字化研究,共同推動桑蠶繭、板材、香料、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數實融合”,通過搭建登記結算及繭絲綢產業服務平臺,建立市場化的蠶繭集采和生絲現貨交易服務機制,以數據要素創新應用賦能廣西大宗交易市場發展;創新開展特色農產品訂單交易見證服務,持續優化“產業+(平臺交易+登記結算)+金融+倉儲+物流+信息”服務模式,聚焦服務廣西特色優勢農產品,為特色農業產業裝上“數智引擎”,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2024年實現區內首單要素交易類數據資產入表,標志著我區要素交易類數據資產化取得實質性突破。
三、打造“一基地三平臺” 完善區域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廣西資本市場服務基地
發展多元股權融資,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規則對接、標準統一。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管理企業廣西北部灣股權交易所錨定多層次資本市場“塔基”的功能定位,通過打造“一基地三平臺”,構建“四板”服務體系,有效促進區域性股權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助力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已實現融資總規模446.55億元,提供股權轉讓服務金額132.51億元,培育14家企業登陸更高層次資本市場。
——高質量建設運營廣西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打造廣西服務資本市場主要陣地,樹立模范標桿。通過建立地市聯盟與組建市場聯盟,匯聚三大證券交易所以及證券、會計、法律、稅務、管理咨詢、評估認證、知識產權等中介機構,PE/VC等投資機構,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廣西證券基金期貨業協會、廣西上市公司協會等行業協會以及產業園區、創投孵化器等資本市場各類參與主體,開展資本市場各類活動,實現了資本市場主體聚集的階段性目標,成為各類金融機構學習交流、成果展示、人才聯絡、政策宣傳的重要陣地。2024年以來,面向企業開展股改、重組、輔導備案、掛牌、上市等資本市場主題活動26場,吸引800多家機構超千人次參與,舉行“一月一鏈”“一月一演”“資助千企”“金融面對面”等上市(掛牌)培訓品牌活動,打造各界了解廣西資本市場的重要窗口。
——打造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平臺,以科技金融賦能業務質效。搭建股權綜合服務平臺,與證監會中央監管鏈跨鏈對接,形成“廣西股交鏈+中央監管鏈”雙層架構,成為廣西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同時,接入自治區政務數據共享平臺,構建企業數據庫,深化“專精特新”專板企業數字檔案和評價系統,逐步形成以區塊鏈技術支撐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生態。截至2024年10月,已完成我區134家非上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主體的股權登記,托管總股本525.71億股,股東超18萬戶,占全區非上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數的98.53%、股本總額的94.80%、股東數量的99.99%。掛牌托管企業554家,托管總股本818.65億元,展示企業2109家,累計發行可轉債項目90個,債券規模33.99億元。
——打造私募股權投融資服務平臺,以普惠金融助力企業成長壯大。2016年率先發起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南寧厚潤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聯動自治區級政府性引導基金和設區市國有資本,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發起設立多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導投資一批區內外高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顯著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估值。同時,為解決我區現行私募基金份額質押融資模式中質押登記機構缺位問題,大膽開展有限合伙企業財產份額出質登記試點。截至2024年10月末,累計辦理財產份額出質登記83.88億份,實現融資56.52億元,有效激發市場活力、盤活合伙人財產份額、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北部灣產權交易所集團的《首創廣西合作企業財產份額出質新模式 致力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體系》獲評2023年第二屆廣西直接融資十大提名案例。
——打造擬上市企業規范輔導平臺,加快優質企業上市步伐。充分發揮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服務廣西基地、深圳證券交易所廣西基地、北京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系統廣西服務基地作用,協同打造“引導有質量的企業進場—篩選高質量企業—規范培育企業—推動企業上市”全鏈條服務。2021年至今,已培育14家企業在新三板、創業板及北京證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等更高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儲備了91家廣西“專精特新”專板的入板企業,按照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打造分層服務體系。2024年3月,與全國股轉公司正式簽署“綠色通道”監管合作備忘錄,標志著三板四板制度型銜接正式落地廣西。同年7月,廣西八桂種苗高科技集團通過新三板掛牌審核,成為廣西首家通過“綠色通道”機制登陸新三板的企業。
四、構筑陽光采購服務平臺 推進清廉廣西建設向縱深發展
廣西國資交易中心
規范、透明、開放的資本市場環境是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多頭發力,圍繞清廉國企建設編織陽光采購“全區一張網”,圍繞清廉鄉村建設配置陽光透明的“1+N”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圍繞涉案罰沒資產處置構筑專業化、標準化的統一平臺,扎實推進清廉廣西建設提質增效、走深走實。
——陽光采購服務平臺推動清廉國企建設。
在自治區國資委指導下,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建設廣西陽光采購服務平臺,推動國有企業利用平臺開展陽光采購,提高采購質量和效率,防范廉潔風險和經營風險。截至2024年10月末,廣西陽光采購服務平臺已入駐企業2320家,發布采購信息近4萬條,涉及預算金額約2024億元,已中標項目近2.7萬宗,涉及中標金額約1259億元,節約金額超80億元,平均節支率7.94%。
一是建立陽光采購服務平臺標準化體系。制定符合國資監管要求及市場采購規律的“六統一”機制(統一交易規則、統一接口標準、統一信息發布、統一資源信息庫、統一誠信體系、統一監督管理),并對平臺管理、采購活動管理、供應商管理等進行明確規定。二是構建國資監管“大監督”體系。陽光采購服務平臺搭建了“信息發布、招標采購、企業自采”3大專業系統,獲得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國家電子招標投標系統最高等級三星級認證,并接入廣西國資國企在線監管系統,實現采購過程全線上留痕、全過程監管、可實時溯查、橫向可對比。三是推動自治區、設區市兩級采購平臺一體化。通過共建市級采購平臺作為廣西陽光采購服務平臺的子平臺,共同使用陽光采購服務平臺,實現采購信息、專家、供應商、采購代理機構等資源共享共用,形成陽光采購“全區一張網”格局。
目前,國有企業實施陽光采購已列入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重點改革任務,納入日常調度和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事項,按照“應進必進、應進盡進”的原則,推動企業利用平臺開展陽光采購。同時,結合廣西相關專項整治工作和清廉國企建設一并推進,層層壓實責任。
——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1+N”模式助力清廉鄉村建設。
在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國資委等相關部門指導下,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把國有企業及城市要素陽光交易市場體系和運行機制復制到農村,成立廣西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形成廣西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1+N”模式,即1個自治區級產權交易機構鏈接設區市和縣(市、區)N個若干節點,建設自治區、市、縣、鄉鎮統一聯網、四級聯動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得到了自治區黨委、政府,以及全國同業機構的高度認可。
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作為自治區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主體,不斷完善制度體系。一是形成《農村產權交易服務規范》,經批準發布成為廣西地方標準。二是制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則》等15項規則、制度、辦法,承包土地經營權各類農村產權交易細則9項,委托交易等標準化流程文本62項,為統一和規范全區市場打下基礎。截至2024年10月末,廣西累計成交農村產權流轉交易2.53萬宗、金額超200億元,涉及農戶22.42萬戶。
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還抓住廣西開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省(自治區、直轄市)試點的契機,探索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由公益性服務向服務縣域要素市場延伸轉化,創新打造農村集體資產線上自主交易平臺,并通過科技賦能提供有效的監督管理,推進全區農村集體資產交易“應進必進”,助力清廉鄉村建設。
——涉案罰沒資產交易平臺促處置工作專業化標準化。
受自治區有關部門委托,2024年3月,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正式啟動存量涉案財物集中處置工作,通過盤點、接收、運輸、保管、評估、展示、推介、交易、交割、結算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務模式創新,不僅切實保障涉案財物的規范安全處置,還廣泛吸引來自全國超300萬人次關注,有效促成344件涉案罰沒物品成功交易,成交金額約740萬元,平均溢價率達14.72%,為我區沉淀國有資產實現從“盤”到“活”一路保“價”護航。
目前,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已探索形成較成熟的涉案財物處置“廣西模式”,在降低相關部門保管處置綜合成本、集中統一拓寬信息推介面、提高評估交易盤活效率、實現資產價值最大化、增加財政收入等方面發揮了作用。下一步,將繼續深化涉案財物處置業務,積極將現有成熟模式復制應用到14個設區市,不斷完善和創新模式,搭建區域涉案財物交易大平臺,為廣西涉案財物處置工作規范化、專業化、市場化提升,全面推進清廉廣西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十五載風雨兼程,十五載砥礪奮發。如今,北部灣產權產易所集團已長成翩翩少年,意氣風發,壯志凌云。“北部灣交易人”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價值創造構建一流交易集團為目標,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奮力推動廣西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共建高標準產權交易資本市場體系,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大力量。